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第123章 张谏隐居地之争  (第6/6页)
自己的论据。    两城一吵吵起来,问题就闹大了。    没想到正在敏感关头,邮政系统又来添了一把火。    新发行的邮票,也制作了张谏隐居题材的邮票,却把薛城当作张谏隐居地。    这下,彭城方面不干了。    双方越吵越热闹,报纸也纷纷跟风,一直平静的史学界难得遇到这么热闹的题材,也跟着吵吵起来了。    因此衍生的风波,久久不靖。    中枢负责教育和宣传的教宣廷,便命在文史界影响力最大的春申大学牵头,搞了这个研讨会,为张谏隐居地做一锤定音。    举办研讨会的风声才传出,薛城、彭城两地的衙门,倍加关注,提前发力。    因此,研讨会一开始,众多的专家就分成气旗帜鲜明的两派,展开激烈辩论。    “……以上,是我对大家观点的总结,但这些观点都不新鲜,在座诸君必定耳熟能详。近来,关于张谏隐居地,临江仙提了个很妙的词,历史地理观。    按临江仙的论述,当时彭城和薛城之间,隔着一条如今已不复存在的汉水。我仔细查阅过戴安的《水经》,刘梦泽的《河书》,的确找到了这条汉水。    如果按隐居地属彭城说,明安公岂不在当时的叛军驻地隐居,以他的谨慎,是万万不会如此行险的。所以,单凭这点,就足以推翻彭城说。”    宣讲台上,满头银发的李成凤教授发言完毕,台下顿起窃窃私语。    前面所有的发言,皆没起到这样的效果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